央廣網卡托維茲12月9日消息(記者王磊 杜希萌)據中國之聲《新聞晚高峰》報道,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自本月2日開幕,至今已進入第二周談判議程之中。本次大會最為關鍵的目標,是完成《巴黎協定》實施細則的談判。在大會開始前和進行過程中,不少觀點都認為,達成一致的談判將“道阻且長”。目前談判取得哪些進展?中國之聲記者昨天專訪了本輪氣候大會主席、波蘭環(huán)境部副部長庫爾蒂卡和中方代表團副團長、生態(tài)環(huán)境部氣候司司長李高。
本月3日,在本輪大會的領導人峰會開幕式上,庫爾蒂卡作為本輪氣候變化大會主席,就特別強調,在接下來的兩周時間里,各方需要展現創(chuàng)造力和靈活性,因為這場談判至關重要。而在專訪中,他表示,三年前的《巴黎協定》非常關鍵,但當時只需要確定一套原則,而現在實施細則的確定則需要數倍于當時的工作。
庫爾蒂卡告訴記者:“這是一個非常復雜的談判。三年前的2015年,當各國領導人在巴黎會晤時,他們就一套原則達成一致。但目前我們正面臨實施階段。比如在巴黎我們討論了29篇文件,只有幾頁到幾十頁文件。但現在我們面臨著數百頁的文件?!?/span>
但他也表示,自己看到了各方積極磋商的表態(tài)。他希望,第一周技術談判完成后遺留的分歧有望在第二周的部長級會議上得到解決。
庫爾蒂卡說:“當我和各方交談時,我可以感受到,在這次談判中,各方的態(tài)度都是積極的。第一周的時間,我們一直在專家和談判人員之間努力。我們在技術層面上有很多問題已經解決了。第二周所有締約方國家的部長來到大會,這將更為關鍵。”
庫爾蒂卡口中的“創(chuàng)造力和靈活性”如何體現,中方代表團副團長、中國生態(tài)環(huán)境部氣候司司長李高指出,“妥協和包容”應該是各方共同的遵循。
李高說:“《巴黎協定》具有最大的包容性,它把發(fā)達國家和發(fā)展中國家的關切都以一個平衡的方式來考慮,值得我們以妥協的精神來達成一個協議來共同應對。如果我們落實不下去,這對于全球應對氣候變化的努力是一種重大損失,我們不愿意看到這樣的情況發(fā)生?!?/span>
此次談判過程中的焦點問題,集中在各國應如何確定自身“共同但有區(qū)別的責任”以及氣候資金落實問題上。李高表示,發(fā)達國家應對其承諾的氣候資金進行履約,對一些國家試圖混淆中國“發(fā)展中國家地位”,從而在資金問題上“甩鍋”中國的行為,中國不應也不會承擔。
李高說:“有一些發(fā)達國家故意混淆,想把中國從發(fā)展中國家里摘出來單獨對待,我想從法律的角度、從現實的角度這都不可能。中國能做的就是把應對氣候變化跟我們經濟社會發(fā)展、環(huán)境污染治理更緊密地結合起來,排放盡可能快地降下來?!?/span>